離形去知:郭旭達的藝術創作
造形,是藝術家——特別是雕塑家永遠的課題。 每次觀看郭旭達的創作,總是很難想像這些充
虛構與再現的演出,以及其表演文件
現場藝術(Live Art)近年儼然成為當代藝術領域的顯學,其掀起的潮流不僅將舞蹈、戲劇演出從
女性、同志與情慾的凝視
將創作與個人生命經驗或生活感受連結的繪畫作品歷來多有,特別是在過往的肖像畫中,可見藝
賴志盛—接近Closer
台北市立美術館近年邀請藝術家在三樓的藝想迴廊,以觀念性的創作手法,讓展覽空間朝觀眾更
「逾越」是種錯誤嗎?——從瑪莉娜近期的爭議事件談起
行為藝術家瑪莉娜(Marina Abramović,)最近受到網民的無理攻擊,正確一點地說,遠因是前…
從藝術空間到藝術平台 ──2010-2019台灣獨立藝術空間的生產和實踐
以研究與策展為導向:立方計劃空間 立方計劃空間(下簡稱「立方」)為策展人鄭慧華與羅悅
食物做為藝術能有何啟示?
藝術家莫瑞奇奧・卡特蘭(Maurizio Cattelan)在2019年邁阿密巴塞爾藝博會上展出作品…
現場藝術在台灣
在近期,Performa19首度邀請台灣藝術家參展,在蘇匯宇、余政達、黃博志與周育正四位藝術家
在多數的放鬆的陽光中
在2014年《中國時報》記者吳垠慧的專訪中,藝術家李明學說:「媒材只是一種手段,我想提出
來自Linda Nochlin的啟發:Dior 2018春季服裝系列發表會
時尚界與藝術界合作的例子不勝枚舉,近日又有一例。在Vogue的網站上報導Dior 2018的春季服裝&hel